第五百零三章 时隔456年重见天日的旷世著作(上)(注:不会有中)_走进不科学
笔趣阁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零三章 时隔456年重见天日的旷世著作(上)(注:不会有中)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百零三章 时隔456年重见天日的旷世著作(上)(注:不会有中)

  走进不科学正文卷第五百零三章时隔456年重见天日的旷世著作

  地面上。

  看着面前刚刚出土的铜殿。徐云整个人不由陷入了沉思。按照光环当初的提示。

  《永乐大典》在现世之后,便会激活【正本清源】的效果。

  也就是民族凝聚力+10,法度公证+10,社会戾气面—5,恶行-5。

  和p社游戏相比,就差个社会学+10了。

  不过徐云原先以为所谓的'现世'是指将《永乐大典》从地底下挖出来,但眼下看来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

  想想也是。

  嘉靖皇帝逝世于1567年,也就是《永乐大典》在地下埋了整整456年的时间。

  虽然铜殿之内没有积水,但这部著作的状态必然也不会完好到可以直接开箱后暴露到空气中。

  换而言之

  如果开启过程中出现操作不当,它很可能就会遭遇损毁。一旦《永乐大典》出现缺破,那么所谓的现世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想到这里。

  徐云的内心也逐渐冷静了下来。反正到了这一步,急也急不得了。

  随后他走到铜殿所在区域的边上,看了眼正在检查气密性问题的翁同和童怀军,对姜成谷问道:

  姜成谷看了他一眼,嘴里报出了一个时间:

  徐云:妈耶?!我听到了啥?今天??这未免也太快了吧?

  眼见徐云的表情有些茫然,姜成谷便又扫了眼一旁的摄像机,解释道:

  徐云闻言点了点头。这事儿他倒是知道。

  整个永陵项目从施工当天开始就全程进行了直播,持续时间足足有二十好几天。

  在今天之前。

  直播间全网的真实观众人数并不算多,除了第一天外,b站、抖音、头条等平台加起来的人数大概在100—200万左右浮动。

  最少的午夜时段只有十几万人,最热闹的时候也就四百万左右。

  这和当初火神山号称全网五千万、实则700万的观众数量相比要低不少——毕竟火神山当时的社会背景比较特殊嘛。

  不过在今天挖掘开始后。

  直播间的人数便迅速开始上升。

  在周末时段的加持下,全网各大平台加起来的总观众数已经突破了1500万。

  这个数值在铜殿挖掘阶段又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毕竟在此之前社会面是不知道铜殿的存在的。

  对于大多数路人而言。

  他们只听闻根据早先的「遥感技术'检测结果,在永陵后殿下方存在有某个大型物体的踪迹。

  但至于这个东西到底是个啥,所有人都一无所知。有人猜这是一个大箱子。

  也有人猜那是一副巨大的棺材。

  甚至还有人脑洞大到认为这是西方《圣经》里的约柜....而眼下随着挖掘的深入,大家才进一步知道这是个铜殿。那么问题来了。

  这个铜殿里可能会是什么呢?毫无疑问。

  绝大多数观众都会想到《永乐大典》这个词——实际上在「遥感

  技术'检测结果出炉后,网络上对于《永乐大典》的猜测便处于一个居高不下的态势了。

  于是乎。在短短十几分钟内。

  《永乐大典》的热度便迅速冲到了热搜榜第二,仅次于#微博之夜座次#这个话题。

  随后姜成谷顿了顿,下巴不动声色的朝几家外媒所在的媒体区努了努,继续说道:

  徐云再次一愣。不过很快。

  他便明白了姜成谷的想法。的确。

  《永乐大典》牵扯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它的出土对于整个东亚文明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尤其是眼下霓虹和棒子刚刚一孝泯恩仇,兔子们在周边局势上的压力说实话真不轻。

  这时候如果能有个《永乐大典》出土,周边一些人的算盘恐怕就难以打响了。

  因此毫无疑问。

  他们...或者说他们背后的意志,定然不会坐以待毙。某种程度上来说。

  今天的挖掘工作和此前科院的发布会有些类似,必须要做到让对方辩无可辩才行。

  除此以外。

  铜殿在开启难度上与后殿亦是截然不同。

  后殿中有着仙丹、帝冠这些相对比较复杂的文物,同时棺椁内嘉靖等人的尸体必然早已腐朽,观感上显然不能用于直播——这玩意儿真的会吓死人的。

  但铜殿就不一样了。

  铜殿之内既没有腐朽的尸体,也没有需要不同手段进行维护的文物,相对来说是要更加容易开启。

  实际上徐云不清楚的是。

  在过去的二十多天时间里,姜成谷他们一直就在筹备着这件事,为的就是让今天的挖掘不存在任何可以辩驳的漏洞。又过了半个小时。

  翁同带着童怀军走了过来。

  短时间较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过后,二人都出了一身汗,连头发都紧紧贴合在了前额:

  说着,翁同又朝姜成谷递来了一张报告:

  姜成谷接过报告看了几眼,将它交给了身边的助手,吩咐道:

  小李身子一正:

  上辈子是X光机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所有通过X光机的物品在电脑上都会有图像呈现出来,它显示出来的是物体的轮廓和颜色。

  而这些颜色的本质呢,其实是物体密度、质量和数量的反映。

  因此在检查的时候,可以根据图像颜色的深浅,来对物体的品质进行评估。

  一般的香皂、肥皂、炸药、**、木器、皮革制品等呈现的是桔黄色。

  件衣服、薄塑料、少数纸张显示的则是浅黄色。至于深桔黄色嘛

  一般是大捆的华夏币,高浓度液体或者.....大量书籍。

  虽然重力梯度仪已经扫描过一次铜殿内部的情况,但那种形式的扫描与实物扫描还是有点区别的。

  加之这份检测结果对于媒体与大众来说也是剂强心剂,某种意义上还是能引起话题热度的。

  于是很快。

  各大媒体区的记者手上都拿到了一份扫描报告。说来也巧。

  今天央视网前来直播的记者,正好是前一段采访过孟亮父子的贺怀。

  此时的贺怀正坐在休息区里,手中握着一份还有些发热的复印件,有一句没一句的和摄影师老周进行着闲聊:

  摄影师老周是个带着棒球帽的中年男子,看起来大概四十多岁,鼻梁上架着一副暴龙墨镜,看起来跟个大导演似的。

  由于直播镜头统一由挖掘委员会提供的缘故,老周今天的工作很是清闲。

  只见他顺手捏起块小石头在手里颠了几下,翘着二郎腿道:

  贺怀点点头,食指轻轻往边上一戳:

  老周顺势看去。

  只见距离他们大概十多米开外的另一处休息区内,此时赫然站着十多个表情肃穆的男女。

  说来也怪。

  对方明明是黄皮肤,并且远距离一看感觉和华夏人区别不大。

  但老周的心中却瞬间冒出了一个判断:

  贺怀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接着又朝那个方向的桌子上打了个眼神:

  老周点点头:

  贺怀撇了撇嘴,低声说道:

  老周闻言一怔,回过神后狠狠的朝地上啐了一口:

  贺怀又朝他耸了耸肩,看起来倒是很淡定:

  此前提及过。

  《永乐大典》在历史上一共存在有两种版本。

  一种是明成祖朱棣永乐七年完成的《永乐大典》正本,也叫作永乐原稿。

  另一种则是嘉靖时期重录的副本,一般叫做嘉靖副本或者嘉靖抄本。

  这两个版本在内容、大小、格式、字体等等方面都是一模一样的,没有差别。

  永乐正本在今天之前不知所踪,下落众说纷纭。

  嘉靖副本则在清朝被许多大臣窃取,后来又被列强掠夺。全世界现今尚存约400册,不到原书的4%。

  在现存的400册《永乐大典》...也就是嘉靖副本中。

  华夏国家图书馆共收藏有224册,海对面国会图书馆藏有40册,约翰牛存有51册,德国存有5册。

  剩下的基本上都在霓虹和棒子那边。

  不过霓虹与棒子收藏的嘉靖副本数量未知,只能猜测大概是10—20本之间。

  结果没想到

  今天为了证伪'永陵中不存在《永乐大典》正本,棒子和霓

  虹都把各自的嘉靖副本给带到了现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70.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70.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