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原子弹理论....完成!(上)_走进不科学
笔趣阁 > 走进不科学 > 第六百三十九章 原子弹理论....完成!(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百三十九章 原子弹理论....完成!(上)

  走进不科学正文卷第六百三十九章原子弹理论....完成!实话实说。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徐云就知道杨世驹这货绝不是什么意志坚定的硬骨头。

  毕竟在原本历史中。

  他虽然叫嚣过“大陆绝不可能把我驾驶的U2给打下来”这种己方听起来很涨士气的话。

  但实际上呢。

  他一辈子压根连一次大陆都没敢飞过,顶多就是去香江和金门飞半圈而已。

  就这种纯纯的口嗨举动杨世驹还把它写到了回忆录里,可见此人的品性到底有多烂。

  因此对于他选择向林安邦坦白的行为,徐云并不算意外。

  但他没想到的是,杨世驹居然会这么怂

  在确定了徐云装出的‘李南屏’的身份后。

  他生怕自己提供的情报和李南屏出现重合,从而导致林安邦耐心以及自己到手的钱减少,于是便跟吃了华莱士似的稀里哗啦的开始一泻千里。

  最后他连时任战略空军司令部的布鲁斯·约翰逊喜欢找大长腿台妹的事儿都给扒出来了,徐云很怀疑林安邦给他的水里是不是带着吐真剂

  到了最后。

  徐云甚至冒出了一个猜测:

  原先杨世驹的神情其实是装出来的,他在没见着李南屏之前就准备跳反,狠厉的表情只是为了待价而沽罢了

  当然了。

  对于林安邦这些保密阵线的同志们来说,这显然是件好事儿。

  毕竟这年头由于海峡阻隔和信号问题,对岸和大陆之间的消息传递非常困难。

  否则后来也不会出现谢汉光的悲情故事了。

  而杨世驹所属的空军,呢又是本就薄弱的情报体系中最为薄弱的一环。

  因为飞行员这种职业需要长期培养,时间跨度很长,基本上都属于某个势力的嫡系,很难插入钉子。

  因此杨世驹提供的很多情报,在价值上确实还是很可观的。

  如果杨世驹落入的是海对面的手里,说不定还真能靠这些情报活下去——毕竟二战后他们连某个七开头的部队都照收不误呢。

  奈何兔子们和老鹰天生就是价值观不同,杨世驹手上沾染的鲜血实在是太多了,恶行堪称罄竹难书。

  因此这种人的结局注定只有一个:

  在人民的唾骂中被执行最终审判。

  至于杨世驹得知真相后会怎么骂徐云和林安邦,那就不是徐云所能管的了。

  反正都快死的人了,还不兴他骂几句啊?

  当天下午。

  苏醒过来的杨世驹便被通过秘密渠道带离了基地,不知被送到了哪儿。

  不过基本上可以确定的是。

  等到他把该交代的东西交代完,应该就会用自己的黑血向这片土地上被他坑害过的那些无辜之人谢罪了。

  徐云和林宇则很快将杨世驹的事情抛到了脑后,重新将心绪投放到了各自的事务上。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整个221基地继续按照原本的脚步前进。

  徐云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各个项目组反复奔波,做一些看起来似乎普普通通的工作。

  但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

  再伟大的建筑工程,也依旧是靠着一枚枚普通的砖头垒起来的。

  这些微小的工作日复一日的累加起来之后,必将导致更大的

  质变!

  一个月后。

  221基地。

  理论组所在的地下室内。

  今时今日。

  这间地下室之内,内汇集了基地几乎所有的理论部成员和基地领导:

  李觉、老郭、程开甲、陆光达、王淦昌、陈能宽、大于、黄祖洽

  就连钱秉穹和钱五师、赵忠尧这些大佬也都出现在了这里。

  这两类人同样从座位上清晰的分成了两部分:

  基地领导坐在靠后方的位置,有点类似后世公开课上旁听的那些老师。

  诸多理论组成员们则坐的相对靠前,四五个人分占一张桌子,桌上摆放着厚厚一叠的算纸。

  并且与往常不同的是。

  今天的这间地下室内,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极其微妙:

  有紧张、

  有激动、

  有严肃、

  亦有期待

  即便是徐云这个后世来的穿越者,此时的神色同样如此。

  过了大概两分钟左右。

  噔噔噔——

  陆光达从第一排站起,快步走到了屋子的最前方,在一块黑板边上停下了脚步。

  只见他环视了周围一圈,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

  “各位同志,在我们说正事之前,我想先问一个问题。”

  “在座的同志们可有谁记得我们理论组成立至今已经有多久了?”

  听闻此言。

  台下一位梳着短发、有点龅牙但看起来很具活力的女孩子举起了手:

  “陆主任,我记着呢,今天是第1074天了。”

  “是啊.1074天了”

  陆光达的眼中浮现出了一丝追忆与感慨,说道:

  “整整1074天,生活上的困难就不说了,咱们理论组在日常工作室可没少受过累。”

  “最早的时候计算机算力不足,我们只能用算盘和笔算来求解微分方程,一道公式六个人要算一晚上。”

  “后来突破了最早的理论壁垒,我们又遇到了没有中文资料的窘境,大家只能挑着煤灯去一个词一个词的翻译.”

  说着。

  陆光达又指了指右边的墙壁,开口道:

  “最早来咱们课题组的同志应该都知道,咱们这层地下室的布局早先分成了左右两间房。”

  “右边的那间比较大,原本是最早的办公地点。”

  “咱们现在在的这间面积比较小,只有隔壁间的三分之一左右,之前的规划是用来存放使用过的计算稿纸。”

  “结果算着算着咱们忽然发现,原先的这间屋子放不下稿纸了。

  “于是无奈之下,只能把办公地点和杂物间做了个掉换——开会之前我去看了眼,那间大屋子也没多少地方能够放算纸了。”

  听到陆光达的这番话。

  台下徐云的嘴角动了动,但最终还是没有说话。

  尽管他早在后世的时候就曾经在于敏的采访中了解过这些事,算是已经看过了一遍内容。

  可相同的话在由陆光达之口说出来后,依旧令他的情绪发生了些许不可遏制的起伏。

  他们所在的这间屋子面积大概有一百平米左右,高度由于位于地下所以只有两米五出头。,

  按照陆光达的说法。

  隔壁那间屋子的面积是这间的三倍,那么大的屋子里塞满了稿纸

  这是一个令人一想就会无言的画面,呕心沥血不外如是。

  这其实还只是一小部分呢。

  按照于敏老爷子后世采访中提到的情况。

  数年后221基地从金银滩搬至川省九院,离开时光计算的稿纸就有整整十几卡车

  “呼”

  想到这里。

  徐云只能呼出一口说不清何种情感的浊气。

  而在黑板边。

  陆光达则做了个与徐云相反的动作。

  只见他胸口一鼓,整个人深吸一口气,声音骤然拔高了几分:

  “不过同志们,我们的努力并不是在白白浪费,隔壁屋子空间被挤压的同时,我们开拓出的空间却越来越大。”

  “从最早的势垒计算,接着是反常系数的推导,再然后是自由基浓度的测算和中子运输方程”

  “链式反应的一十五个步骤,到今天为止只剩下了.最后一个!”

  说到最后。

  陆光达更是激动的重重一挥手在空中一抓,仿佛握住了

  命运的咽喉!

  没错。

  在理论组成立1074天、同时也是徐云穿越的第107天上午。

  原子弹.也就是太上项目中的【玉清】分项理论部分,总算来到了推导过程的

  最后一关!

  众所周知。

  铀-235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后,使复合核处于激发态而发生振荡。

  振荡的结果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复合核由椭球体还原到球型,然后放出γ射线,将过剩的能量释放;

  另一种由于它的激发能较大,复合核快速分裂成两个独立的原子核。

  原子核裂变时发射出来的中子呢,则称裂变中子。

  接着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结果原子核分裂成两块中等质量数的裂变碎片,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和2~3个快中子。

  在适当条件下。

  这些中子会被其他铀核吸收,再引发裂变。

  就像链条一样环环相扣,一代代地传下去,形成自持的链式反应。

  这就是核武器理论的本质,一切的一切都是从这个原理开始。

  在三年前的九月份。

  九所组建理论部,陆光达担任理论部的部长,至此开始了链式反应的理论攻关。

  从三年前起。

  陆光达和理论设计人员进行了整整两年的理论工作准备。

  在获得了关于爆炸力学、中子传输、核反应和高温高压下的材料属性方面的大量数据后,方才在今年年初结束了探索预研阶段。

  从今年二月开始,他们正式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如何把链式反应拓展到应用也就是原子弹的设计上。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

  陆光达他们将会在明年2月底到三月初之间正式完成理论设计,然后正式开始将重心转移至零部件生产和实验。

  不过眼下随着徐云的出现,这个时间往前推了足足接近五个月。

  别看五个月好像很短,这对于兔子们来说,堪称是救命的时间!

  随后陆光达的目光飞快的在徐云身上一扫,调整了一番呼吸频率,继续说道:

  “当然了,咱们面对的最后一关并不轻松,甚至可以说是理论环节最难的一个问题。”

  “也就是爆轰波反应区厚度的计算。”

  早先提及过,原子弹这玩意儿从结构上看可以分成两种。

  一种是压拢型,也称“枪型”。

  这类原子弹是利用一种“炮筒”装置,将两块小于临界质量的裂变物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70.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70.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