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_朕就是亡国之君
笔趣阁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

  于谦已经行至土木堡。

  这个让整个大明震动、数十万家庭破灭的伤心之地。

  土木堡之变已经过去了四个月之久,冬风凌厉的呼啸而过,打完仗之后,就立刻下了暴雨,后来就下了大雪,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一吹,整个土木堡战场已经变成了一片冻土。

  连续数日的冬日冷阳照射,将部分雪片融化,白天雪融,晚上冰冻,整个战场,被冻成了一整块,在冷阳之下,甚至可以看到冰雕内死不瞑目的将士。

  礼部侍郎带着翰林院写好的祭文,也就祭祀了下,趁着大雪之前,收敛了一部分的尸首,但是很快大雪冰封之后,即便是有着宣府卫军的帮助,但是战场依旧没有打扫干净。

  礼部侍郎的祭祀,立了一块碑文,记录着土木堡惊变时的惨烈。

  土木堡的确是个大平原,的确是个适合决战的地方。

  但是于谦看着驻扎的地方,就是重重的叹息,大营距离水源的位置,大约只有五里不到的样子。

  大明军队出塞作战,都有扎硬寨的习惯,即便是四五个月无人打理,营寨依旧十分的完整。

  虽然十分的破败,但四处都是堑壕和陷马坑。

  不下令移营,绝对不会有如此巨变。

  尸体最多的地方,是距离营寨不到千步之外的主战场,于谦已经能够想象出当时的惨烈战局。

  朱祁镇下令移营,结果走了一千多步,就被敌人的骑兵冲散了阵型,火光四起,内贼乘势而起。

  大明军队一片混乱,最终被切割包围,大明六十余在廷文武力战殉国,而大明军队在巨大的伤亡之后,开始溃营。

  兵!败!如!山!倒!

  庞大杂乱、腐朽的尸体,拖出了一个长长的尾巴,那是大明军队溃散后,被衔尾追杀的场景。

  京营三代积累的精锐,就这样躺在了这片草原之上。

  无论是勋贵、还是国戚,无论是进士,还是尚书,他们的尸体,被一起冻在了这片冻土之内,再无法分辨,寻找。

  大明京师五十万户!人人披麻,却是连自己亲人的尸首,都找不到!

  于谦深深的吸了口气,又吐了口浊气。

  面对这种人间惨剧,他纵有千言万语,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开口去说,郁气郁结之下,他猛地咳嗽了起来。

  “于少保。”杨俊扶住了于谦,他知道于谦此时的心情何其的悲怆。

  一如当初他被杨洪派来打扫战场时候一样,冲天的怒火在心底翻腾,这些大明的好儿郎,就这样埋骨此地,死不瞑目!

  杨俊是宣府杨洪的嫡子,乃宣府右都督,手握重兵,朱祁镇驻跸意决战,被也先、伯颜帖木儿、孛罗围困土木堡之时,他带领独石、马营、云州、赤城、雕鹗等七堡兵马,随父亲驰援土木堡。

  结果还没到地方,土木堡惊变业已发生,大难筑成。

  随后随父驰援京师,杨俊身中十七创,这休息了没多久,就拖着一身的伤病,跟着于谦来到了山外九州。

  “我没事。”于谦叹了口气,站直了身体,在京城听闻土木堡惊变的消息和亲眼目睹完全是两种感受。

  此地甚至比别处还要阴冷许多,那是将士们的冤魂在战场上盘旋游弋不去,凄厉的冬风,宛若他们不甘的低吟。

  于谦紧了紧身上的大氅,嘱咐道:“春天冰雪消融之时,就立刻来此,切记了,要及时处理尸首,掩埋,春天多瘟疫大疾,万万不可懈怠,招致大祸,否则杨王也救不了你。”

  “末将领命。”杨俊立刻回答道。

  于谦看着那些冻的生硬的尸首,这些尸首上全都没有盔甲,但是战场上还散落着不少的火铳。

  杨俊低声说道:“之前杨总兵命末将前来土木堡,于土木拾所遗军器,得盔三千八百余顶、甲一百二十余领、圆牌二百九十余面。”

  “瓦剌人几乎把所有的盔甲都拿走了,但是我宣府右卫军,又在此拾得神铳二万二千余把、神箭四十四万枝、炮八百架。瓦剌人未曾拿走火器。”

  “量给宣府、万全、怀安、蔚州等卫马步官军领用外,余下神铳一万六千、神箭十八万二千、大炮二百六十发,万全都司官库收贮。”

  “还请少保解惑。”

  杨俊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火器都留在了战场之上,但是盔甲一个不剩?

  这些火器在杨俊看来,才更贵重一些。

  事实上也是如此,大明军队的火器在京师保卫战中,颇为神异,打的瓦剌人丢盔卸甲。

  于谦解释道:“瓦剌人时代居于漠北,在北元汗廷的元裔看来,他们就是肯特山下的养马奴,瓦剌人擅于马战,并不太擅长火器的使用,更不会制作火药,故此遗弃。”

  “这些捡到的火器,你为何没有奏辄,擅自分派各卫?按律论罪,法理难容,理应当斩。”

  “杨王戍边,为国靖忠竭力,但是天下悠悠之口,还是小心行事为宜。”

  杨俊打了个哆嗦俯首说道:“回禀,少保皆防边为急,其余皆在万全都司官库收贮,不敢动分毫。”

  其实这件事在京城的时候,杨洪就提前跟于谦通过气了,于谦也跟朱祁钰沟通过此事的处理。

  朱祁钰给出的意见是事有轻重缓急,彼时有倾覆之危,分发火器给军民自保,乃是权宜之计,且不问责,不加追究。

  于谦此事提起此事,就是提醒杨俊,这次陛下宽宏大量,但是下次还能这么宽宏吗?

  做事还是严谨些,从宣府至居庸关至京师,用不了两天的时间。

  都察院那帮言官们,整天盯着呢!

  瓦剌在山外九州逞凶,杨俊分军器令军民团练自保,也是应有之举,但是事后也应该禀明朝廷,否则追究起来,后果难料。

  杨洪为宣府总兵,杨洪堂侄杨能、杨信为左右参将。

  杨洪嫡子又为宣府右都督,朝廷很容易误解他们到底要做什么。

  即便是陛下有容忍之能,那都察院那群喷子呢?六科给事中的言科,能饶得了他们一家?

  “谢于少保提点。”杨俊身后出了一身的冷汗,当时事情太过紧急了。

  于谦又看了一眼这漫山遍野连衣服都没有的尸体,叹了口气说道:“定要好生安葬。”

  “山外九州民风剽悍,瓦剌大兵将至,人人悍勇难当,上皇北狩,瓦剌人势必不会如此安心,陛下让聚拢团练结寨自保,这些民兵团练,农闲之时,召集起来,好生操练。”

  杨俊满是疑惑的问道:“火铳、火炮也要练吗?”

  “要得。”

  于谦点头继续说道:“若是有缙绅返乡,持有田契,索要良田等事。”

  “尽诛杀之,不要虚与委蛇,直接杀了就是。”

  关于返乡缙绅的处理意见,朱祁钰和于谦再次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两个人观点向左,你一言,我一句,吵得很凶。

  连每天等在门外的汪美麟,都吓得不轻,还以为会出大事。汪美麟赶紧寻了兴安,让兴安去看看。

  兴安进去才发现,其实陛下和于公吵归吵,但是也是国事上的一些分歧,并无大碍。

  朱祁钰认为这些逃离缙绅,若是返乡必须死。

  打仗的时候你跑了,打完仗了,你继续回来享受特权?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而于谦则认为,罪不至死,拼命的拦着。

  朱祁钰反复提醒于谦,要心狠手辣。

  为何这些人返乡缙绅,必须死?

  因为他们不仅失去了本来的作用和价值,甚至影响到了新朝雅政的农庄法的推行。

  这些缙绅作威作福已久,若是返乡,只需要三言两语,就会把持农社的权柄,贻害无穷。

  于谦劝说了几次,反而被朱祁钰给劝了,最终同意了陛下的决策。

  陛下说的很有道理,逃地缙绅们,必须死。

  陛下的理由很简单,瓦剌。

  这些人不死,新政推行不下去不说,他们反而会利用兵祸强纳土地,会给了瓦剌人可乘之机。

  瓦剌人还在磨刀霍霍,随时准备南下呢,这个时候的仁善,反而埋下祸根。

  既然缙绅跑了,失去了价值,再回来,只有一死,以谢皇恩了。

  大明不能再承受一次瓦剌围京了。

  所以缙绅们的土地,就成了代价。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70.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70.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