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野心勃勃的李重_三国旌旗
笔趣阁 > 三国旌旗 > 第三百五十一章 野心勃勃的李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五十一章 野心勃勃的李重

  没过几天,陈留城就变得残破不堪了,城墙上坑坑洼洼的,布满了烟熏火燎的痕迹。陈留城内也好不哪去,城墙附近的房屋几乎都被投石机摧毁,一眼望去,到处都是断壁残垣。

  对于陈留的百姓来说,这些日子简直就是生活在地狱中,半空中木石呼啸,偶尔还能见到几支横飞的羽箭,随时都有丧命的可能。

  就算躲在城中间也不安全,投石机投出的碎石飞的更远,覆盖整个陈留城。

  陈留城外也好不到哪去,为了给投石机提供石土,太史慈围着陈留挖出一道深达一丈的壕沟。

  这样一来,太史慈反而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城外纵横的沟渠可以有效的阻止夏侯惇反攻。想要出城摧毁太史慈的投石机,夏侯惇必须要绕过这些沟壑,无形之间就延长冲锋时间,失去偷袭的效果。首发三国旌旗

  所以夏侯惇的反击一次比一次艰难,有的时候,还没靠近太史慈的投石机,就被弓弩骑兵所阻拦。

  数次惨烈的厮杀过后,夏侯惇手下的两万余兵卒损失惨重,只剩下一万五千余人。

  此外夏侯惇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粮草问题,本来陈留大约有半年的存粮,这个数目已经不少了,毕竟中原也是几谎言中的地区。要不是曹『操』早有迎战李重的准备,陈留城中是不可能有这么多存粮的。

  如果夏侯惇能收割陈留城外的野谷,自然就没有粮草不济的问题了,但李重选择的出兵时间太好了,一下子就切断了夏侯惇的粮草补给。

  所以夏侯惇现在很为难,他吃不准太史慈能不能围城三个月,这就是防守一方的被动『性』。

  无奈之下,夏侯惇只等派人向曹『操』求援,或者说是要求曹『操』给出一个明确的军令,是不顾粮草问题,死守陈留,哪怕是三个月以后全军覆没。还是到最后的期限突围而出,还是现在就突围,舍弃陈留。

  很快,夏侯惇就得到曹『操』的回信,死守陈留。但是如果在三个月后,还没有援兵到来,夏侯惇可以选择突围。

  曹『操』这边运筹帷幄,李重自然也会继续调兵遣将,感觉到张辽的兵力有些浪费,李重立即给张辽送信,命令张辽分出一些兵卒支援太史慈。

  当然,张辽能分出多少兵力来了才并没有严格规定,这要看张辽自己对战局的控制力了。

  就按现在来说,李重手下综合能力最强的大将就是张辽,而不是太史慈和赵云。张辽有自己镇守一方的能力,换句话说,张辽就是一个弱化版的孙策。

  接到李重的军令之后,张辽立即给太史慈派出五千人的援军,同时还支援了太史慈一些粮草。

  不要小看这五千人,现在太史慈已经和夏侯惇大战数场了,双方兵卒的体力,精神都已经到了一个低『潮』期。张辽的五千生力军一到,太史慈的战斗力立即上升一个档次、太史慈借机强攻不止,陈留城变得摇摇欲坠。

  李重这次也算是狠下心来,为了削弱曹『操』的实力,硬是把手下的兵卒再分出五千来去攻打陈留,堵住夏侯惇突围的路线,想要把夏侯惇斩杀在陈留附近。

  李重分兵这么大的举动自然瞒不过曹『操』,牵一发而动全身,曹『操』随即就出兵虎牢,攻打李重的营寨。同时加紧联系刘备,要求刘备尽快派兵北上。

  曹『操』这一手确实在李重的意料之外,刘备的反应速度也同样在曹『操』的意料之外,几乎曹『操』前脚刚送过信,刘备的三万大军就直扑陈县。这让曹『操』很是怀疑,自己就算不主动联系刘备,刘备也不会放过偷袭赵云的机会。

  建安八年七月初三,刘备亲自督军,派新降的马超带兵五千为先锋,借道汝南,直取陈县。

  与此同时,曹仁也将所有的兵卒带出许昌,过长平,与刘备配合,合击赵云。

  身在虎牢的李重得到刘备出兵的消息,急的差点没跳起来,李重不是没防备刘备,但李重确实没想到曹『操』和刘备结盟的动作这么快,配合的这么好,转眼之间赵云就处在极其危险的地步,其情况和陈留的夏侯惇相差无几。

  毫无疑问,李重立即召集众人商议如何应对刘备北上一事。首发三国旌旗

  实际上李重的选择也很简单,第一:从陈留抽掉一些兵卒支援赵云,数目不需要太多,一万人足矣,这样一来,赵云就应该能多坚持一段时间了。

  但从陈留抽调了一万兵卒之后,太史慈的攻击力肯定会下降,夏侯惇就能坚持更长的时间了。

  第二:就是以静制动,看赵云和夏侯惇谁能坚持的时间长,如果太史慈能抢先一步攻克陈留,李重就可以从容应对了。到时候不但能派出一支援军救援赵云,还可以同时攻打虎牢,达成战前制定的军事计划。

  实际上对于李重来说,就是赵云可不可信的问题,如果赵大大爆发,顶住刘备和曹仁的攻击,李重大获全胜。反之,赵大大不给力的话,李重就要专攻为守了,短时间内没有办法争夺中原。

  这是一个很艰难的选择,所以就算有李儒、周瑜这样的谋士出谋划策,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出结论的。

  不过李重还是在众人的话语之中感受到一点,就是他们并不是十分信任赵云,这也难怪,没人愿意把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就像魏延说的,我们在这里拼死杀敌,万一子龙将军输了怎么办?

  这不能说是魏延炕起赵云,如果把赵云换到魏延的位置,一样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毕竟陈县的情况太过恶劣。

  总而言之,众人感情上愿意让赵云死守陈县,但在理智上,却又对赵云抱有怀疑态度。

  在这两天里,斥候将一条条战报送到李重手中,供众人分析决策,首先刘备和曹仁一起出兵陈县,而许昌则由刘封接管。而在这两天里,李重终于做出一个决定:他要赌一把赵云的能力。

  当然,就算是赌赵云的能力,李重手中还是有一些牌可以打的,比如说徐庶。在将李儒和周瑜叫到帅帐之后,李重说出自己的想法。

  听到李重想要静观其变,李儒仿佛想到了什么,默然不语,周瑜却提出一个问题,一个有些奇怪的问题。

  在昏暗的灯光之下,周瑜有些奇怪的问道:“赵公,周瑜有一事未明,赵公想要子龙将军死守陈县,顶住曹仁和刘备的联手攻击。在战略上来讲,并没有错误,周瑜叶问为这是可行之道,但是,如果先行退让一步,也不失为一个选择。所以周瑜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赵公是在争取时间……是否?”

  说到这里,周瑜很是疑『惑』的看着李重。这不是周瑜瞎说,周瑜确实能感觉到李重很急,周瑜心中甚至有这样一个猜测,是不是李重身患重疾,命不久矣呢?

  李重呵呵一笑,点头道:“公瑾所言非虚,李重确实有些心急。”

  “为什么?”周瑜急忙问道:“赵公刚刚年过过三十,正时壮年,而曹『操』和刘备都已经年过四十,急的应该是曹『操』和刘备才对啊?”

  周瑜确实问道点子上了,当然这几句话说的比较婉转,直接点说就应该是李重你年轻力壮的,就算死,也死在曹『操』和刘备后面啊,急什么急?

  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的,有些时候一个势力的强大与否,潜力如何,很大一部分要取决于领导人的能力。

  曹『操』和刘备的领导能力很强,但曹『操』和刘备之后呢?历史上是曹丕和刘禅接班,曹丕就不多说了,反正我觉得他照曹『操』差的远,估计也有人认为不是这样,但无论如何,曹丕的能力绝对不会超过曹『操』的。

  而刘禅这个人纯属就是打酱油的,一辈子生活在诸葛半仙的阴影之下。最后还弄出一个乐不思蜀的笑话来,垃圾中的战斗机!

  当然也有人会说刘禅这是自污保命,蜘蛛不否认有这个可能,但你刘禅要是能力强的话,不会连西蜀都保不住吧!看看你爹刘备,在多么艰苦的情况下,周旋于各个势力之间,辗转腾挪,打下一片疆土来。

  周瑜就是这么想的,靠时间的话,曹丕和刘禅要好对付得多啊!

  李重轻笑一声,缓缓说道:“公瑾,我这么急切要击败曹孟德和刘玄德,主要是因为我真的很缺时间!”首发三国旌旗

  摆了摆手,李重打断周瑜的问话,接着说道:“我没有病,估计再活三十年也没有问题?但是公瑾,我并不是只有曹『操』和刘备两个敌人,我要做的也不是改朝换代,我要做的是给我华夏子民打下一片广阔的疆土。”

  说到这里,李重眼中寒光闪烁,狠狠的说道:“我还要为华夏子民……斩除后患。”

  周瑜豁然起身,急声问道:“除了匈奴,我大汉难道还有别的敌人不成?”

  李重文言仰天大笑,沉声道:“公瑾说得不错,匈奴确实是我大汉最强大的敌人,哪怕是冠军侯(霍去病)也没能将他们赶尽杀绝。周瑜你应该知道,我大汉虽然设有西域护都府,但对西域各国却没什么约束力。但是!周瑜你一定很不清楚,极西之地还有一个国家叫做罗马,一个非常强大的帝国!”

  “我的目标是……灭掉罗马,饮马莱茵河!”李重目光灼灼的说道。

  涯角枪

  赵云的枪,意思是“海角天涯无对”,出于《三国演义》前身《三国志平话》。汉时的枪与矛的形制相似,多以长木杆或竹竿为杆,装上锐枪枪头,配以枪缨即制成。

  诸葛枪

  诸葛亮曾制造过两丈长的木柄枪和二丈五尺长的竹柄枪,都加上铁制枪头。出于《事物纪原》。这大概是三国时期最长的兵器了。

  方天画戟

  因其戟杆上加彩绘装饰,又称画杆方天戟,是顶端作“井”字形的长戟。据《『荡』寇志》记载,吕布的画戟重四十斤。在《三国志平话》吕布之戟长一丈二。历史上,方天画戟是一种仪设之物,并非用于实战。

  长柄铁锤

  西羌国元帅越吉的兵器,重一百斤,因为是长柄,所以打击力比普通锤强的多,但使用者本身也要有相当的技巧和力量,使用时硬砸实架,其用法有涮、拽、挂、砸、架、云、盖等。越吉曾用它杀得关兴胆寒,并将其打落断涧,但随后就被关羽(鬼魂)打跑。

  武安国也用长柄铁锤,可只重五十斤。

  铁蒺藜骨朵

  番王沙摩柯的兵器,古代两种兵器的混称。蒺藜,即蒺藜棒,棒头附以铁刺、铁丁,如刺猬『毛』,因其壮如蒺藜,故名。此兵器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骨朵,也属兵器棒类,一端如蒜头状,用以打击敌人。

  大斧

  徐晃的兵器,通常用这兵器的武将都是猛将型的,如西凉大将韩德,零陵邢道荣。斧的主要用法有:劈、砍、剁、抹、砸、搂、截等,舞动起来显得粗犷、豪壮,可以显出劈山开岭的威武雄姿。

  斧,甫也,甫,始也。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释名·释用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70.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70.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